產品中心
詳細內容
經濟之聲《央廣財經評論》報道,家里的電器更新換代,廢棄的老電器怎么辦?為了方便,很多家庭都是賣給走街串巷,吆喝著“高價回收舊家電”的流動小販,而正規的家電回收企業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能見到。
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
目前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,報廢率每年增加20%,預計“十二五”末期,每年家電報廢量將達到1.6億臺。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中,大企業聲音稀落,小作坊紅紅火火。在小作坊紅火的背后則是豐厚的“金礦”和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。
大企業競爭不過小作坊,這在其他行業少見的情形,在廢舊電子設備回收領域卻是一個尷尬的現實,這個現實凸顯出我國相關體系建設的嚴重缺失。《央廣財經評論》,馬上請出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、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,一起來評論這個話題。
廢舊家電回收小作坊成主角
主持人: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,預計“十二五”末期年報廢量將達1.6億臺。除了家電,更有大批的電腦、手機等等電子消費品更新換代。但是在廢舊電子設備回收領域,游擊隊和小作坊卻成為了主角。這是不是因為電子垃圾的處理門檻低,但收益卻很高呢?
劉步塵:現在消費者處理廢舊電器一般有兩個方式,一個途徑是賣給所謂“高價回收廢舊電器”的小販,另一種方式是消費者參加廠家或是商家以舊換新的活動。一般來講,小商販收購的電器沒有退出市場,他們賣給二手家電市場,然后通過噴漆或者是更換某些零件后,再次賣向消費者,無論在安全性和使用的性能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危險。實際上,據我了解,包括一些大的家電企業和大的連鎖搞以舊換新活動的時候,這部分電器也沒有正式退出市場,也存在大量重新流回市場的隱患。
二手家電回流市場存安全隱患
主持人:這樣的隱患是不是會隨時威脅著我們的生活,威脅著我們每一個有可能使用電器的人呢?
劉步塵:這些再次流向市場的廢舊電器存在兩大隱患,第一對于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和生命安全會造成隱患。因為這些電器本來就已經使用很長時間,存在問題,再次流向市場之后在使用過程中產品質量不穩定,很有可能造成火災或爆炸。
還有一種情況,就是電器會造成空氣、土壤和水源的污染,因為這部分電器在使用的時候會有很多問題,消費者使用不久之后就扔掉了,這樣的話就會造成環境污染,所以它的隱患是兩個方面。
亟待建立完善廢舊電器回收體系
主持人:在廣東汕頭貴嶼鎮,只有15萬常住人口,卻靠著落后的技術成為了全球最大廢棄電子產品拆解地。每年的分解量超過150萬噸,甚至影響國際有色金屬期貨價。有這么大的生意在里面,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為什么就競爭不過小作坊呢?
劉步塵:汕頭貴嶼鎮很多廢舊電器產品是從國外運來的電子垃圾,為什么他們愿意做這樣的事情呢?很簡單,第一是因為中國沒有建立起完整完備的廢舊電器回收體系,導致一些不正當、不正規的處理機構進行產品的分解。
中國未能建立廢舊電器回收體系具體原因有幾個,第一,廢舊電器回收技術要求非常高,廢舊電器有用的產品、零件、材料要回收,而廢舊的電器材料要進行無害化處理,這個要求不比生產一臺新產品的要求低。這些作坊式的流動商販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回收,他回收是簡單進行分解,把有用的東西提取出來,沒用的東西直接放到堆積那個地方,造成當地的環境、土壤、水源污染非常嚴重,后患無窮。
應由國家主導 當成公益事業來做
主持人:剛才您說我們國家缺乏這種家電回收的體系,這種習慣大家也都沒有,如何建立這種體系呢?是靠企業還是靠政府的推動?
劉步塵:從西方比較成熟的模式來看,電器在賣給消費者的時候,價格構成里面就含有將來回收的這部分資金。但是在中國復雜很多。我建議中國的官方要把廢舊電器的回收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來做,而不僅僅把它當成一種商業行為。從這幾年中國企業進行廢舊電器回收操作的實際情況來看,并不理想,因為沒有形成規模,大量的廢舊電器其實并沒有進入到正規的廠家那里去,還是流向了二手市場。
所以這個時候,就需要以國家為主、企業為輔建立一個由國家政府主導的廢舊電器的回收體系,把它當成一個環保事業、公益事業來做,由國家主導企業參與。因為單純的作為一個商業行為去操作,就有可能會出現這些廠家沒有積極性,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保證。
另外,還存在一些正規的廠家把產品二次流向市場的情況,有一些產品回收之后,再次賣給小商小販們,然后小商小販把他們再次賣給消費者,又流回來了,這樣就達不到治理回收廢舊電器,保護環境的目的。